1月17日,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氣溫低至近零下20度。在熊熊烈焰和巨大的轟鳴聲中,長二丁火箭劃破寒冷的天空,托舉著試驗十三號衛星一飛沖天,隨后衛星順利進入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中國航天2022年宇航發射贏得開門紅!
在西安人民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關鍵時刻,這次成功無疑更讓人充滿期待和渴望。任務成功后,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常溫發動機推進劑總體室工作群異;钴S:“成功來得太及時了!”“金牌動力,不負使命!”“中國航天,你就是那刺破陰霾的利劍!”
一專多能,工作質量不打折
“近兩年發射密度大、任務重,成功離不開團隊所有人的付出和努力!闭谔l星發射中心執行本次任務的我所常溫推進劑發動機總體室副主任設計師蒲光榮回顧本次發射任務的戰斗歷程時感慨地說。因為受西安疫情地影響,本次發射場承擔發動機靶場使用維護的技術人員只有蒲光榮一個。
雖說只有一人,由于非常熟悉日常工作項目和內容,合理協調發射場工作進度和工序,蒲光榮每天把自己的工作時間安排得滿滿的。通過表格化管理,將發射場工作逐項列出,提前準備,認真完成當日現場操作任務;返回協作樓后,及時將現場測量記錄數據輸入質量確認系統,提交測量數據判讀結果,確,F場工作質量;晚上或其它空閑時間基本泡在基地的機房,在家里全員隔離的總體環境下,利用基地遠程網絡完成一些家里無法開展而急需完成的工作項目,如相關資料的查詢、編寫總體急需的報告等。
“積極推動發射場工作流程化,通過文件規范各項工作流程,不斷提高發射場工作效率,同時,積極推動每一位試驗隊員向一崗多能的方向發展,將每一個人的潛能發揮到最大程度!背赝七M劑發動機團隊負責人劉上說出自己的工作理念。
成熟并不等于成功,這句話深深地刻在常溫推進劑發動機團隊成員地腦海里。每一次執行任務,所有參試人員都從容面對,全心專注工作,把每一次成功作為新的起點,遇到困難百折不撓、迎難而上,對未來新的挑戰充滿信心。
精細操作,流程刻在腦海里
當前處于疫情防控時期,常溫推進劑發動機型號隊伍前后聯動、統籌管理,嚴格落實各項防疫政策要求,并通過發射場流程優化和精細化工作加嚴發動機對接質量控制,確保任務順利完成。
發射場的日子,忙碌中不乏精細,發動機與各系統對接組裝調試測試工作精準研判,“零缺陷”是基本要求。
每次上崗前,都會提前雙想,確認每一個工序的操作內容、方法及步驟。“每一個工序的操作步驟,都要刻在自己的腦子里、心里!逼压鈽s說。
每天都跟著火箭總裝團隊上崗工作,不管天氣條件多么惡劣,蒲光榮都會選擇在現場,哪怕當天沒有自己發動機配合方面的流程。“在現場心里踏實,如果總裝環節發現問題,我就可以馬上查看、解決問題,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證質量安全!彼f。
在中國航天,有一句話叫成功是硬道理。在發射場,試驗隊領導要求每一位隊員都要時刻記住3句話——目標一致、行動一致和團結一致;細致工作、細心研究、把控好精細化流程;加強保密保衛安全、疫情防控安全和技術安全保障工作。其實,面對早已步入高密度狀態地中國航天發射任務,一切看似平淡無奇,卻又時刻伴隨著新的發展變化,唯有認真應對才是硬道理。
老“將”升級,挑戰嚴寒
冬日的岢嵐格外寒冷,塔架上最低氣溫甚至達到零下30攝氏度!疤爝@么冷,對咱們的發動機性能真是一次嚴酷的考驗!逼压鈽s一邊吃飯一邊在腦海里暗自思忖。
把發射場的每個環節認真梳理一遍。為了保證發射成功,在嚴格執行技術文件的基礎上,針對低溫發射環境,進一步細化工作。主動開展極低溫條件下發動機功能性能測試,摸索在嚴酷環境條件下,溫度上升速率以及下降速率,探索實際發射條件下,發動機工作時能夠適應的溫度范圍,確保發射過程發動機工作正常。
“有時候也不知道是哪根筋在作祟,只要還沒有到發射的那一刻,腦海里總是不斷回想相關工作,并到現場看看,再確認,只有這樣才能更放心,這可能也就是所謂的強迫癥吧!逼压鈽s說,航天是個系統工程,環環相扣,緊密連接,作為為火箭提供動力的“坐騎”,更應該保證發動機性能的可靠性。要把所有的環節和影響因素考慮周全、分析到位,而且還要有預見性,因為一旦一個細節出現了疏忽,就需要更多的精力去彌補。為了萬無一失,在地面該想到的和該做的工作都必須想到并做到。
|